被隱沒的電影史──從口述訪談、政治檔案、文字大數據重構臺語片的歷史-國立成功大學人文社會科學中心

臺灣學

國立成功大學人文社會科學中心

被隱沒的電影史──從口述訪談、政治檔案、文字大數據重構臺語片的歷史

OCT 23, 2021

被隱沒的電影史──從口述訪談、政治檔案、文字大數據重構臺語片的歷史

【活動資訊】
I 主題:被隱沒的電影史:從口述訪談、政治檔案、文字大數據重構台語片的歷史
I 講者:陳睿穎(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研究策展組組長)
          蘇致亨(臺灣大學社會學研究所博士生)
          林奎章(宜蘭縣立蘭陽博物館規劃師)
I 時間:2021年10月23日(週六)下午2:00-4:00
I 地點:成大創意基地C-Hub三樓(光復校區)
I 主辦單位:國立成功大學人文社會科學中心
I 報名連結:前往報名
I 教師研習報名:前往報名
※本講座為成大通識認證講座
※如需教師研習時數請事先報名
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
【內容簡介】
本場講座是「如何研究沒有歷史的人」系列人文沙龍,將聚焦台語片,共探這段曾經隱沒的歷史。三位講者皆未經歷台語片時代,卻都深深受到台語片吸引,而投入相關研究,並努力跨出學術圈,試圖以不同的形式推廣台語片。

曾經,台灣有個好萊塢。1955至1981年間,台灣生產出一千多部台語片。在那個黃金年代,無數幕前幕後影人投入台語片的產製,為我們留下珍貴的文化遺產。然而,過去由於政治因素,這段電影史一直位居邊緣,加以電影拷貝的大量遺失,更讓這段歷史的顯影困難重重,研究大不易。

幸而近十幾年來,有愈來愈多人投入台語片的研究,並且以不同的研究方法,拼湊這段被遺忘的歷史。此次講座的三位講者分別以不同的方式重構台語片的歷史,一位是從台語影人的口述歷史出發,一位利用政治檔案,另一位從報章雜誌、研究文獻採集文字大數據。他們三位將分享他們的研究之路如何展開,這三種取徑讓他們看見了台語片的哪一塊拼圖,並為台語片歷史的重建帶來什麼樣的啟發?

【講者簡介】
I 陳睿穎
aka小美,宜蘭人,台灣藝術大學電影系、台灣師範大學台灣文化及語言文學研究所畢業,研究興趣為台語片及台灣電影史,也熱衷於影人口述歷史。相關文章散見關鍵評論網、《電影欣賞》季刊等,現為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研究策展組組長。

I 蘇致亨
1990 年生,台灣大學社會學研究所碩士。曾任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研究員、文化部首長幕僚,著有《毋甘願的電影史:曾經,台灣有個好萊塢》(獲頒 2020 年台灣文學獎金典獎及 Openbook 好書獎,並入圍 2021 年 ICAS 國際亞洲研究學者大會研究圖書獎),擔任國家人權博物館 2020 年言論自由日特展「剪出來的電影史:戰後電影審查特展」策展人,近作刊載於 BIOS monthly〈弄髒電影史〉專欄。

I 林奎章
1979年生,台灣大學社會學系學士、戲劇學研究所碩士,並修畢政治大學公企中心「圖書館專業人員進修學士學分班」。現任宜蘭縣立蘭陽博物館約聘規劃師。致力於文化行政工作,曾服務於宜蘭縣政府文化局、統一蘭陽藝文股份有限公司等,承辦第49屆金馬在宜蘭、第35屆金穗獎暨短輔成果展宜蘭巡迴、電影《大稻埕》傳藝中心行銷活動等。碩士論文《尋找台語片的類型與作者:從產業到文本》、個人專著《台語片的魔力:從故事、明星、導演到類型與行銷的電影鍵詞》。

【相關資訊】
I 陳睿穎文章(關鍵評論):前往觀看 
I 臺語童星的逆襲!為何臺語片在我們的集體記憶完全消失?──專訪蘇致亨《毋甘願的電影史》: 前往觀看
I 十年醞釀的三次驚奇——《台語片的魔力》寫作的故事 :前往觀看

上圖:講座合影。

上圖:講座現場。上圖:講座現場。

上圖:講座現場。

上圖:講座現場。
 

原價:

特價:

Activity

「不,完美」音樂會

「不,完美」音樂會

時間|2021年12月6日(一)
地點|臺南文化創意園區-漂丿白鷺 Live House

原價0

生祥樂隊《我庄三部曲》--成功大學搖滾場

生祥樂隊《我庄三部曲》--成功大學搖滾場

時間|2021年11月8日(一)
地點|臺南市美術館二館2樓-跨域展演廳

原價0

「跨越邊界 ─ 2021年臺南國際人權藝術節」

「跨越邊界 ─ 2021年臺南國際人權藝術節」

期間 | 2021年10月17日-12月21日
地點|臺南市

原價0

「1977聽見臺灣之音」讀劇演出

「1977聽見臺灣之音」讀劇演出

時間|2021年12月20日(一)
地點|臺南大學

原價0

臺語片數位修復的挑戰與發現

臺語片數位修復的挑戰與發現

時間 | 2021年11月13日(六)
地點 | 線上講座

原價0

TOP