沒有名字的人 - 平埔原住民族青年的生命故事-國立成功大學人文社會科學中心

臺灣學

國立成功大學人文社會科學中心

沒有名字的人 - 平埔原住民族青年的生命故事

MAY 16 , 2020

沒有名字的人 - 平埔原住民族青年的生命故事

這是一群拒絕在歷史裡流浪的平埔原住民族青年,自問「我是誰?」,並起身尋路的故事。他們從「身為白浪,我很抱歉」,到找回失而復得的身世;他們體驗「身分」賦予與剝奪的既易且難;渴望歸屬,卻又感受無解的矛盾;然後用幻化成筆的獵槍,一點一滴,一字一句,找回記憶自己可能/可以是誰的權利。在時空的隙縫裡,他們集體起行,踏上最遙遠的旅途,為了尋找祖源,為了認識自己,他們重新學習成為原住民,同時也反思既有的「原住民想像」。這些故事,獻給每一位深陷認同混沌的你,獻給困惑「堂堂正正」的我們。

【講座資訊】
主題|沒有名字的人
講者|方惠閔、余奕德、陳以箴、潘宗儒、張家瑋
時間|5月16日(週六)下午13:00~16:00
地點|成大學生活動中心國際會議廳第二演講室(光復校區)
主辦單位|國立成功大學人文社會科學中心、文學院

逐字稿|

【內容介紹】
故事從島嶼之南的屏東縣滿州鄉開始 一個原漢混雜、族群界線曖昧難辨的平地原住民鄉。 五位平埔族群原住民青年從此踏上一段尋找被奪去的名字的旅程......

他們是被時代噤聲、並被賜與過不同名字的族群。從清領時期的「熟番」、日治時期的「熟蕃」、「平埔族」,到了國民政府時期,集體的存在正式地在國家的治理中消失,僅在歷史資料中留下簡短的「漢化殆盡」四字,一筆帶過族群數百年的興衰命運。似乎族群的賡續與亡佚,可以任由國家機器來裁奪,無須來龍去脈的交代,一切宛如不證自明。

然而,過去並不會憑空消失,平埔族群曾在島嶼的山林、平原馳騁,有著屬於他們的愛恨惡慾;現在依舊真實存在,在島嶼的四方一隅,仍試圖唱著自己的歌、跳自己的舞,傳頌著自己的名,即便看似是這麼的靜默無聲。

「沒有名字的人」書寫團隊透過自身的書寫與採訪,希望拼湊出台灣當代平埔族群的真實樣貌。被採訪的對象包括二十位平埔族群的青年,他們的身分跳脫非「原」即「漢」,非「生」即「熟」的二元框架,以混血的姿態,包括族群的、語言的、信仰的、認同的,混雜存在。面對如此雜揉的身分處境,這群青年或者感到困擾、徬徨,或者進而積極追尋或選擇逃避這樣的身分;可是當他們想大聲說出自己的名,現行的族群政策卻又再次給他們迎頭一擊...... 

文字作者:
方惠閔 一九八九年生。台中教育大學教育學系碩士畢業,現任職於台中教育大學原住民族教育及文化研究中心。
朱恩成(Awui Kaisan) 一九九二年生。台灣師範大學公民教育與活動領導學系畢業。
余奕德 一九九〇年生。世新大學社會發展研究所畢業,返鄉的 freelancer,一直在做地形模型。
陳以箴 一九九一年生。成功大學工業設計學系畢業,現就讀於台灣大學人類學系碩士班。
潘宗儒 一九九二年生。台灣大學社會工作學系畢業,現任職於原住民委員會。

攝影:
張家瑋 一九九一年生。作品多與階級、教育等社會議題相關,現職自由接案攝影師、《報導者》特約攝影記者、One-Forty 特約攝影師。

【相關資訊】
1、書訊:前往觀看
2、「沒有名字的人」粉絲專頁:前往觀看
3、《沒有名字的人》推薦序:期許有這麼一天,能夠成為不再被認同困住的人: 前往觀看

上圖 : 活動現場。

上圖 : 陳以箴講師。

上圖 : 余奕德(左)、方惠閔(中)、潘宗儒(右)。

上圖 : 張家瑋攝影師。

上圖 : 潘宗儒講師。

上圖 : 余奕德講師。

上圖 : 余奕德講師。

上圖 : 陳以箴講師。

原價:

特價:

Activity

《樂生劫運V2.0》放映座談

《樂生劫運V2.0》放映座談

時間 | 2020年10月31日(六)下午2:30-5:00
地點 | 成功大學國際會議廳第一演講室(光復校區)

原價0

我們如何策劃「布列松在中國」國際工作坊

我們如何策劃「布列松在中國」國際工作坊

時間|2020年7月11日(六)
地點|國立成功大學國際會議廳第一演講廳(成功大學光復校區學生活動中心)

原價0

愛的總和:精神疾病的凝視與複寫

愛的總和:精神疾病的凝視與複寫

時間|2020年9月26日(六)
地點|成功大學光復校區.國際會議廳第二演講室

原價0

《狂飆一夢》放映&座談

《狂飆一夢》放映&座談

時間|2020年10月24日(六)
地點|國立成功大學C-Hub成大創意基地一樓(光復校區)

原價0

地緣政治與國家認同

地緣政治與國家認同

時間 | 2020年8月14日(五)、8月28日(五)、9月13日(日)
​​​​地點 | 成大奇美咖啡館(自強校區)

原價0

TOP